合肥高新企業資訊
申報2021年合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所需條件如何?申報項目情況如何?今年申報時間已經確定,截止日期3月30日止。項目具體申報概況臥濤小編整理如下,歡迎聯系187 5515 0066免費講解!
一、申報項目情況
根據2021年度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建議征集情況,擬確定60項為申報項目,具體項目名稱見《2021年度合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匯總表》(附件2)。申報單位按照附件2所列的項目名稱,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進行申報,按照程序確定50個項目進行立項。
二、項目申報條件
參與基金項目的申請人及依托單位須符合《合肥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
1.主要面向合肥市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及市級以上實驗室、各類研究中心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究機構。
2.基金項目申請人為項目負責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原則上不超過60周歲(申報截止日期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博士學位;
(2)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科研信用,有承擔科研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的經歷,必須是項目的實際主持人;
(3)同一年度每位項目申請人只能申報1項本基金項目。
請各依托單位認真對照《合肥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條件要求,嚴格把關。
三、申報及時間要求
申請人填寫《合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書》一式2份(模版見附件3)。申報項目由依托單位或推薦單位統一報送,不受理以個人名義報送的申報項目。其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匯總后直接向市科技局報送,其他單位向所在轄區科技部門報送,由所在轄區科技部門匯總后統一向市科技局報送。
請各單位認真組織相關申報人積極申報,并于2021年3月30日前將申報材料交至市科技局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處。
合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好處多,對您企業最基本的好處如何呢?歡迎咨詢臥濤小編。
申報免費咨詢電話:18755150066(微信同號),QQ:2885218105
咨詢熱線: 0551-65318129
<
2021年度合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匯總表 | ||||||
序號 | 申報代碼 | 指南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 | 主要研究目標 | 學科代碼 | 備注 |
1 | HF2021001 | 基于全場光測的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復雜結構高精度三維檢測 | 研究基于全場光測的集成電路芯片3D成像檢測技術,開發用于芯片封裝領域的QFP/BGA等產品的3D尺寸測量和缺陷檢測系統,檢測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體內容包括: (1)基于全場光測的芯片3D光學檢測關鍵技術研究; (2)不同封裝形式兼容的集成芯片3D檢測系統設計; (3)集成芯片3D測量的高速圖像檢測與分析處理算法。 |
本項目研究基于全場光測的集成電路芯片3D成像檢測技術,結合結構光投影測量與全息散斑干涉測量技術,開發用于芯片封裝領域的QFP/BGA等半導體芯片的三維尺寸測量和缺陷檢測系統,檢測精度和速度可以達到國際水平。實現集成電路3D檢測核心技術的突破,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關鍵設備,打破國外技術和設備壟斷,加快提升我省科技創新和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 E0511 | |
2 | HF2021002 | 面向核聚變堆ODS-W材料濕化學法制備關鍵技術與應用基礎研究 | 鎢基復合粉體特征與坯體成形和燒結體顯微結構控制;濕化學法第二相摻雜鎢粉體的燒結過程和機理;不同工藝制備下獲得的鎢基材料的綜合機械性能,工藝參數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及其性能提升機理;不同溫度下鎢基材料變形、損傷及斷裂行為;成分、顯微組織對鎢基材料DBTT/再結晶行為的影響規律;不同瞬態高熱負荷條件下,鎢基材料表面溫度、形貌和質量燒蝕率以及熱沖擊損傷行為機制;不同粒子輻照下,鎢基材料表面形貌、結構、起泡等行為,對材料輻照后的界面顯微組織、熱導率、硬度與界面結合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 1) 獲得高效、粉體尺寸和成分完全可控的鎢基復合粉體濕化學制備工藝可控,先進鎢基粉體的單批規模不小于100公斤;獲得高性能摻雜鎢材料體系,韌脆轉變溫度<100 ℃,再結晶溫度>1450℃,室溫熱導率>175 W/mK,800℃熱導率>120 W/mK,承受2000次20MW/m2熱負載;獲得先進鎢基材料的高通量低能等離子體輻照損傷、H/He 滯留和高能粒子輻照數據,數據指標均需優于 ITER 級純鎢;2) 揭示鎢基復合粉體特征與坯體成形能力和燒結體顯微結構關聯性;提出鎢基材料組織性能與損傷之間關系的評價體系及其性能提升機理。 | E1306 | |
3 | HF2021003 | 基于光散射的大視角3D全息顯示 | 基于三維計算全息的物理根本問題,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光學散射引入計算全息的基本原理和理論;(2)基于光學散射的三維全息圖合成算法;(3)基于光學散射的全息投影儀原型機的研制。 | 項目擬突破傳統三維全息圖的分辨率和串擾極限,并克服傳統全息顯示的視角和視場相互制約的問題,研究基于光學散射的三維全息圖實時算法,研制基于光學散射的全息投影儀原型機,實現高密度、大視場、大視角的三維全息投影技術。 | A04 | |
4 | HF2021004 | 噴墨打印圖案化半導體薄膜及其在平板顯示中應用 | 研究電子墨水介質的流變性質、溶劑和濃度、表面張力等與可薄膜打印性能的關系;原位在線研究可打印墨水介質液滴的動態形成過程以及液滴在基底上的鋪展和干燥過程,通過控制墨水介質性質、基底表面能和溶劑蒸發條件,得到高質量的用于器件組裝的圖案。探討和完善打印制備大面積均勻有機薄膜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實現大面積有機薄膜的均勻制作、相態和界面調控;建立大尺寸高有序高分子半導體薄膜均勻生長和凝聚態調控的方法。 | 在理論上,闡明噴墨打印半導體薄膜過程中薄膜內部演化的熱力學與動力學因素與薄膜相形態結構的關系。在技術和應用上,開發形態可控、相態可調的噴墨打印技術,為打印制備大面積柔性薄膜晶體管及其平板顯示提供科學依據。 | E0309 | |
5 | HF2021005 | 硅基片上集成微波光子探測器研究 | 提高光電探測器的飽和輸出功率能從多方面提升微波光子系統的性能指標??紤]到器件的CMOS兼容性,將主要研究如何提升GeSi波導型探測器的飽和輸出功率:對于工作頻率要求不高(<15GHz)微波光子鏈路,通過器件結構優化,如調整Ge吸收區大小、位置、厚度等結構參數,降低光生載流子濃度,通過犧牲部分工作帶寬來換取飽和微波輸出功率的大幅提升;對于對工作頻率要求高于15GHz的微波光子鏈路,則采取分段周期加載型行波探測結構。對光波導、共面傳輸線和單個探測器進行統籌優化設計,研究能實現阻抗匹配以及微波/光波速度匹配的方法和器件結構,從而克服器件RC時間常數的限制,使得器件兼具高帶寬和高飽和輸出功率的優點。 | 研發面向集成光子化微波光子系統需求的低成本、高飽和功率、高帶寬、可片上集成的分布式硅基Ge光波導行波探測器芯片,實現核心元件的自主可控。通過片上集成探測器,提高微波光子系統的集成度,降低系統體積和插入損耗。關鍵器件技術指標達到飽和輸入光功率≥17dbm、帶寬≥18G、響應度≥0.5A/W、暗電流≤30nA;完成器件的光柵垂直耦合封裝,并實現器件在微波光子系統中的應用。 | F0403 | |
6 | HF2021006 | 低失重稀土永磁材料的表層微合金化及其耐蝕性能研究 | 1)NdFeB磁體表層微合金化的成分設計及微觀結構控制;2)表層微合金化對磁體耐蝕性能的影響機制;3)表層微合金化對磁體磁性能的影響 | 1)磁體PCT實驗500h中失重小于2 mg/cm2;2)明確合金元素晶間擴散機制,成分、微結構調控對磁體耐蝕性能的影響機制。 | E0107 | |
7 | HF2021007 | 良惡性肺結節特異性miRNA臨床預測模型的構建及臨床應用 | 通過對小規模肺結節患者血漿外泌體miRNA高通量測序及大規模肺結節患者的qPCR定量分析,聯合影像學表現及miRNA來建立肺結節惡性概率臨床預測模型。簡明的步驟如下: A)收集具有明確病理的良惡性肺結節患者的術前血漿,分離外泌體miRNA; B)通過高通量測序篩選一組候補差異表達的miRNA; C)大規模收集具有明確病理結果的肺小結節患者術前血漿、臨床特征及結節影像學表現作為訓練組,對候補miRNA進行qPCR定量分析,通過logistics回歸分析建立肺結節惡性程度臨床預測模型; D)收集性質未知的肺結節患者100-300人作為驗證組,通過該模型預測惡性概率,并隨訪和追蹤哪些患者進展成為肺癌(追蹤時間2年),分析比較該模型的診斷靈敏性和特異性。 |
在兩年的研究時間內,期望達到如下目標: 1)篩選出在良惡性肺結節中表達差異的外泌體miRNA,并建立適合中國人的臨床預測模型,為肺癌早期診斷提供依據。 2)為相關miRNA的作用機制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
H0101 | |
8 | HF2021008 | 自動化言語聲學分析在認知老化評估中的應用 | (1) 結合認知神經科學、心理測驗理論和語音科學,基于計算機和虛擬現實技術,設計出本土化、生態效度高的言語范式。(2) 篩選特異敏感的言語聲學特征,比如韻律學特征/音質特征/基于譜的相關特征以及語義、語法和句子相似性等;研究魯棒的特征提取算法。(3) 將言語聲學特征集劃分訓練集和測試集,行為學特征和神經影像特征作為金標準,發展機器學習模型;基于傳統模型或最新神經網絡結構進行優化,實現對認知老化的準確、快速量化評估,以及預測認知衰退風險。(4) 通過各年齡階段的認知剖面分析認知老化進展,結合神經影像及傳統神經心理測驗,建立聲學特征和行為學特征、大腦功能間的映射關系,實現特征的可解釋性,最終解釋認知老化。 | 基于語音科學、心理測驗理論和認知神經科學,發展、驗證并推廣自動化的認知功能評估技術;結合神經影像,建立言語聲學特征與行為學特征、大腦功能間的映射關系,研究認知老化進展及其機制;服務認知障礙的早診斷和早干預。 | F0609 | |
9 | HF2021009 | 基于環保制冷劑的電子冷卻用微通道臨界熱流密度機理研究 | 項目針對基于環保制冷劑的微通道CHF機理,開展以下研究: (1)研究微通道流動沸騰CFD仿真建模方法,優化模型網格與控制方程系數,開展模型修正工作,獲得較為準確的CFD仿真模型,為基于環保制冷劑的微通道CHF機理研究建立理論前提。 (2)基于不同工況參數和微通道結構參數,開展制冷劑沸騰流動數值模擬,分析氣液兩相流物理場分布特點,研究CHF狀態下氣泡生成微觀行為和壁面干涸點、溫度突升位置,揭示CHF隨工況參數、制冷劑物性、通道尺寸的變化規律。 (3)研究基于環保制冷劑的微通道CHF核心影響因素,分析核心因素變化對于微通道CHF的提升效果與關聯性,為基于環保制冷劑的微通道CHF提升建立理論依據。 |
建立基于環保制冷劑的微通道流動沸騰CFD仿真模型,獲得不同工況參數、微通道結構參數、制冷劑物性參數下微通道流動沸騰與CHF仿真基礎數據,掌握不同參數條件對基于環保制冷劑的微通道CHF作用機制與影響規律,提出環保制冷劑在替換傳統制冷劑后微通道CHF提升的設計方向,為基于環保制冷劑的電子冷卻用微通道技術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及技術支持。 | E0603 | |
10 | HF2021010 | 窄帶隙少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的研究 | (1)窄帶隙少鉛鈣鈦礦材料結晶動力學調控。針對錫基電池容易被氧化和自摻雜的問題,擬解決薄膜穩定性問題,利用生長均化機理,獲得低缺陷密度的窄帶隙少鉛鈣鈦礦薄膜,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2)界面調控提升電池穩定性。開發高穩定、高遷移率全無機電荷傳輸界面層的低溫制備工藝,設計合成高度耐光性的界面材料,阻止鈣鈦礦材料中的離子移動,抑制鈣鈦礦與界面材料相互作用;解決器件界面電荷傳輸及界面均勻性問題,提升電池穩定性 | (1)通過陽離子調控以及同族元素和過渡金屬摻雜等有效手段,獲得低缺陷密度的鈣鈦礦薄膜,提升窄帶隙少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2)通過摻雜、晶界鈍化等手段實現能帶結構、界面電荷分離與輸運等優化,提升窄帶隙少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 | B050804 | |
11 | HF2021011 | SDF-1/CXCR4信號通路介導MSC聚集在膜誘導技術促進骨缺損修復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 構建骨缺損誘導膜模型,植入骨水泥后檢測不同時間點骨髓、外周血和誘導膜組織內SDF-1的濃度和MSC數量,明確兩者在骨水泥植入后體內動態變化規律及評價其可能的關聯,采用基因敲除等技術明確SDF-1是否為MSC動員的影響因素,探討移植骨植入后不同組織內MSC遷移的規律,明確MSC組織來源,評估SDF-1/CXCR4軸在膜誘導技術植骨后對MSC動員的影響。 | 1)評價宿主MSC在膜誘導技術修復骨缺損過程中的作用,證實體誘導膜內MSC的來源。 2)揭示在膜誘導技術修復骨缺損過程中,誘導膜中高表達的SDF-1在MSC的遷移和移植骨成骨過程的作用及其機制。 |
H0606 | |
12 | HF2021012 | 基于光學表面波顯微鏡的大氣顆粒物片上檢測技術研究 | 1、 研究光學表面波與納米級大氣單顆粒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通過遠場散射光信號獲得顆粒物的尺寸、成分等信息。 2、 光學系統搭建:搭建一套高效激發表面波的高速振鏡掃描系統,并將其集成到倒置光學顯微鏡中。利用顯微鏡的成像與光譜測量功能,實現對納米顆粒物散射光信號的實時在線采集與分析。 3、 基于理論分析和數值計算結果,研究如何精準制作負載光學表面波的樣品基片,并將其集成到環境濕度可控系統。研究如何合成制作獲實時采集納米級大氣超細顆粒物,硝酸銨,硫酸銨等,并將其高效沉積到樣品基片。 4、 研究如何利用表面波光學成像技術,獲得不同組分單個納米級大氣細顆粒物粒徑等隨環境濕度的變化規律。 |
嘗試將近期發展的光學表面波成像、傳感及光譜測量技術應用到納米級大氣細顆粒物(硝酸銨,硫酸銨等)各種物性的分析與表征,建立單個大氣超細顆粒物吸濕增長動態過程的分析測試系統;為大氣納米級顆粒物與水汽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 | F0508 | |
13 | HF2021013 | 基于掃描探針顯微術的高分辨無損檢測方法研究 | 1)基于多參數調控的聲學掃描探針顯微術亞表面成像方法研究:針對聲學掃描探針顯微術中,作用載荷、激勵頻率、激勵幅度等影響因素對亞表面成像存在耦合影響的問題,本部分工作將研究上述影響因素對亞表面檢測的耦合影響規律,并發展多參數優化調控方法,以實現亞表面成像襯度優化;2)表面形貌因素解耦方法研究:在基于掃描探針顯微術的亞表面成像方法中,表面形貌起伏將對亞表面結構成像產生耦合影響,從而影響圖像解釋,為此,此部分工作將進行面向表面形貌因素解耦的實驗及理論方法研究;3)實際成像應用及缺陷識別方法研究:針對微電子器件中的分層、空洞、裂紋等缺陷進行成像研究,并結合機器學習算法開展缺陷的智能識別分類方法研究。 | 本項目旨在發展面向高分辨、無損亞表面成像的掃描探針顯微術成像方法,具體研究目標包括:1)闡明接觸載荷、激勵頻率、幅度等影響因素對亞表面成像的耦合影響規律,發展基于多參數調控的優化成像策略;2)明確形貌因素對亞表面成像的耦合影響,建立面向形貌因素解耦的實驗及理論方法;3)開展面向微電子器件亞表面缺陷的成像研究,建立智能缺陷識別分類方法。 | E0511 | |
14 | HF2021014 | 精密重載傳動界面微觀功能性表面設計與控制 | 本項目將微觀功能性表面、表征與控制置于一個框架下開展研究,實現產品性能及產品的全壽命周期對微觀功能性表面依賴性的定量描述,建立全面包含形狀特征、性能特征、制造特征、質量特征的特征化設計體系。通過相應的表面表征、接觸力學、摩擦學等研究,揭示微觀功能接觸界面服役性能與行為的形成和演變規律、宏觀和微觀跨尺度動態摩擦潤滑、接觸機制以及失效機理等;建立微觀功能性表面形貌跨尺度設計與制造的理論與方法,實現精密減速器全服役周期綜合性能的提升,并與企業合作選擇一種精密減速器取得應用結果。本項目的預期成果是提高產品性能的一種核心技術,特別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必將推進國產零部件質量的提升、可靠性和壽命升級,為安徽機器人制造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 研究面向功能與控制的三維表面形貌設計理論、技術及算法,揭示微觀三維形貌服役性能與行為的形成和演變規律、宏觀和微觀跨尺度動態摩擦潤滑及接觸機制以及失效機理等;并與精密減速器全服役周期的試驗結合,形成微觀功能性表面跨尺度設計與制造的理論與方法,形成面向產品性能的三維表面形貌設計系統,建立相應的支撐軟件平臺,并在高精密減速器行業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和制造關鍵技術,為實現國產高精密減速器全生命周期綜合性能的提升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 E0505 | |
15 | HF2021015 | 基于深度學習無監督跨域行人再識別若干關鍵問題研究 | 行人再識別已經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有監督的行人再識別已經實現了人類級別的性能。然而,使用無標注的數據進行無監督訓練十分困難,再將模型適應到一個新域上則更具挑戰性。本項目針對以上問題擬采用聚類合并的方法,逐步提高無監督跨域行人再識別的性能。主要內容包括:(1)研究無監督行人再識別問題,利用關系注意力機制提取顯著性特征表示增強聚類合并性能;(2)研究跨域行人再識別問題,利用圖卷積網絡建模親屬關系圖提高提高模型泛化能力。項目研究成果對促進行人再識別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視頻監控智能化具有重要意義。 | 完成基于深度學習無監督跨域行人再識別系統。以聚類合并的方式完成基于深度網絡模型的訓練及行人識別,訓練網絡具有提取顯著性區域特征的能力。針對現階段行人再識別模型容易過擬合,跨場景識別精度低的特點,提出無監督跨域行人再識別方法圖卷積網絡關系模塊。該方法通過圖卷積網絡構建親屬子圖,將源域數據學習到的整合鄰居樣本信息的能力遷移至目標域數據,以充分利用無標簽的目標域數據,提高無監督跨域行人再識別的性能。 | F0116 | |
16 | HF2021016 | 極端條件下先進核能設施承災能力與基礎理論研究 | 該項目屬于先進能源和重大工程防災減災領域,旨在為先進核能設施抗震安全評價和安全保障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1)開展郯廬斷裂帶復雜場地-核能設施的多尺度本構及多/跨尺度分析模型與方法研究; (2)內壓、地震作用下先進核能設施鋼-混凝土組合安全殼承載力計算公式與功能失效機理研究 (3)遠、近場及主余震作用下先進核能設施復雜場地-核島廠房結構抗震性能評價及其震損失效模式研究 (4)郯廬斷裂帶先進核能設施基礎隔震技術、重力水箱流固耦合減震方法與柔性連接技術研究 (5)爆炸和沖擊作用下先進核能設施鋼-混凝土組合廠房結構動態失效破壞機理與防護技術研究 |
(1)構建郯廬斷裂帶復雜場地-核能設施的多尺度本構分析模型與方法; (2)提出內壓、地震作用下先進核能設施鋼-混凝土組合安全殼承載力計算公式 (3)揭示遠、近場及主余震作用下先進核能設施復雜場地-核島廠房結構抗震性能水準與震損失效模式 (4)提出郯廬斷裂帶先進核能設施基礎隔震技術與柔性連接技術 (5)揭示爆炸和沖擊作用下先進核能設施鋼-混凝土組合廠房結構動態失效破壞機理。 |
E0810 | |
17 | HF2021017 | 基于電性能指標的高精度雷達電子設備振動控制技術 | 1、電子設備機電耦合振動機理及參數研究; 分別從時域、頻率和幅值域上對電子設備振動與電指標的耦合機理進行研究,確立關鍵電性能指標與振動方向、量級、頻率等參數的影響關系。 2、面向服役環境的高精度電子設備許用振動條件研究; 基于機電耦合振動機理,確立典型電子設備在服役環境下正常工作時承受的許用振動條件。 3、基于電指標的機電耦合振動控制優化技術; 將電指標量化到振動控制參數中,保證機械性能下,以電性能最佳進行機電耦合振動控制優化研究。 4、兼顧機電性能指標的減振評價方法和測試平臺研究: 建立包含機電性能減振效果的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上,構建高精度雷達電子設備機電耦合減振測試平臺。 |
針對高精度機載、車載雷達在服役強振動服役環境下的機電耦合振動控制問題,開展機電耦合振動控制方法及應用基礎研究,構建機、電協同指標下典型電子設備的減振設計模型,研究機電耦合振動機理及敏感參數分析,建立基于電性能指標的服役環境許用振動條件,研究機電耦合振動控制優化技術,形成服役振動環境下機電耦合振動控制評價方法和減振性能評估平臺,有效提升高精度雷達電子設備在強振動環境下的電性能穩健特性。 | A020312 |
|
18 | HF2021018 | 太陽能光電/光熱與被動制冷復合系統的綜合性能研究 | 提出光電/光熱/制冷綜合利用的概念,基于多功能耦合的思路完成集成系統板芯的設計:基于集成系統板芯設計搭建一套光電/光熱/被動制冷綜合利用實驗測試系統;實驗測試綜合利用系統白天的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性能和夜間被動制冷性能,驗證系統的多功能性;提出系統綜合利用的光譜優化設計原則,并給出光譜選擇性表面的理想光譜分布;同時,建立了一個基于光譜選擇性表面集成系統板芯的光電/光熱/制冷耦合模型,并進行初步的性能評估?;诠庾V選擇性利用的思路,探討光伏電池的光譜被動熱管理方法,包括太陽能光譜分頻利用、強化天空被動制冷和全光譜熱管理;基于能量平衡,模擬分析光譜熱管理方法在不同工況下對光伏電池的被動降溫效果。 | 實現多種用能形式的PV-Trombe墻系統的優化設計方法和加工制作工藝;建立光伏/光熱建筑一體化系統數學模型,開發一套適用于安徽地區的氣象條件,對不同季節、不同建筑特點全年性能評估軟件。通過對系統關鍵問題的基礎研究,揭示光電/光熱過程和建筑內環境動態耦合機制。 | E0607 | |
19 | HF2021019 | 車用定子永磁型雙極性橫向磁通電機設計及控制策略研究 | (1)建立電機的分析方法。利用等效磁路法和有限元法對電機磁場分布、反電動勢、繞組自感與互感等進行分析計算,研究電機結構對空載和負載的影響,建立其準確的分析模型。 (2)建立電機通用設計方法及優化。根據計算得到的電磁性能參數和仿真結果,進行性能校核和結構參數的反復調整和優化,確定電機的設計參數,包括永磁材料尺寸及其形狀以及定轉子鐵芯尺寸、繞組匝數等,建立電機設計的通用原則。 (3)實施電機驅動控制技術研究。在電機本體確定的情況下,研究控制器拓撲結構、控制策略或控制算法對系統性能的影響,確立最佳的控制器拓撲結構、控制策略或控制算法。 |
(1)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求,以研發出新一代高效高功率密度車用驅動系統為目標,將磁通切換引入橫向磁通電機中,構建出新型結構定子永磁型雙極性橫向磁通電機; (2)針對提出的新結構電機,以提高電機功率密度、效率和調速運行性能為具體目標,對電機的結構尺寸和永磁體用量進行優化設計; (3)全面掌握該電機及其驅動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設計與分析方法、控制策略等,為更深入的后續研究和實際產業化應用奠定理論與技術基礎。 |
E0703 | |
20 | HF2021020 | 基于非時齊動態高斯模型的基因調控網絡建模方法研究 | 針對非時序的基因表達數據,融合多數據源,基于概率圖模型,研究非時齊的基因調控網絡的建??蚣芎头椒?,主要研究的子問題有四個:1. 基因表達數據的區間劃分方法;2. 每個區間上高斯圖模型層次、參數個數和參數類型的選擇問題;3. 模型中參數學習的最優抽樣方法;4.不同區間高斯線性回歸系數之間的耦合關系研究。 | 1.針對微陣列的基因表達數據,融合其他生物信息數據源,基于高斯圖模型,設計基因調控網絡的高效準確建模方法,構建基因調控網絡的建??蚣芎蛯W習系統。 2.針對概率型的基因調控網絡,基于概率模型的推理方法,進行關鍵基因的靈敏度分析和基因調控的頻繁模式挖掘。 |
F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