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項目疑難解答
最高500萬!2024年蕪湖市各區縣“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條件獎補及補貼流程指南
2024年蕪湖市各區縣“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條件獎補及補貼流程指南等內容整理如下,鏡湖區、鳩江區、弋江區、灣沚區、繁昌區、南陵縣、無為市、經開區需要咨詢申報的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您解答指導!
免費指導電話:15855199550/19855109130(可加v)
臥濤小編可以為您帶來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兩化融合、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設計、掛牌上市、軟件開發、網站建設、網站外包定制、百度關鍵詞推廣、SEO優化等更多項目輔導規劃。
一、蕪湖市各區縣“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總體要求
(一)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對科技創新的要求,按照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部署,重點聚焦市十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
(二)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以企業為核心構建科技和產業之間互融互通的橋梁紐帶,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三)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重點解決產業發展“最緊急、最緊迫”的技術難題,有針對性地攻克一批重大技術,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蕪湖市各區縣“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獎補補貼支持方式
依據《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蕪湖市2024年市級財政支持產業科技若干政策的通知》第二十九條“實施‘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瞄準首位產業和新興產業優勢細分領域,實施若干市重大科技項目,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按照每個項目研發總投入的5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補助最高500萬元”,分項目立項、驗收兩個階段按40%、60%分階段支持。立項項目不超過10項,項目補助資金由市本級財政全額承擔。
三、蕪湖市各區縣“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條件和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為蕪湖市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有較強的研發實力、穩定的人才團隊和科研基礎條件保障,運行管理規范,社會信用記錄良好。鼓勵企業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組團申報項目。
2.項目實施期原則上不超過三年,實施期自通知發布之日起算。按照項目立項、中期評估(2026年4月)、驗收分階段設立“里程碑”式可考核指標,明確攻關目標、指標參數、研發投入、實施時限等內容。中期評估不合格的項目,市科技局停止支持,并追回已支付資金。
3.項目主持人應具有領導和組織開展創新性研究的能力,保證有足夠時間投入研究工作,原則上應為申報單位在職人員,且為實際主持該項目研究的人員。如非在職人員,須由申報單位出具正式聘用合同,聘用時間須覆蓋項目實施期。
4.項目主持人年齡一般不超過57周歲(1967年1月1日后出生),院士不超過70周歲(1954年1月1日后出生),超齡一般不得申報,如確要申報,由項目申報單位申請并出具能確保項目可履約實施的承諾函(如聘用、延遲退休等)。
5.重大科技項目實行“定向委托”方式實施。申報項目預期指標包括但不限于指南中確定的考核指標,且預期的技術指標和產業化指標不得低于考核指標。申報單位須承諾并有能力保障項目研發投入,且能夠提供項目研發實施的支持和配套條件。
6.同一個項目主持人限申報1個項目。同一年度同一個項目不能同時申報省、市級其他類別科研項目(不含軟科學項目)。
7.項目由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應明確1個牽頭申報單位,由牽頭單位與各合作單位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明晰各方責任和權利、承擔的工作任務、資金投入額度以及項目實施形成的固定資產和科技成果權益歸屬等。
8.申報單位、法人、項目主持人等責任主體信用記錄良好,并就信用情況作出書面承諾。歸口管理單位應分別在“信用中國”、“信用安徽”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責任主體信用記錄進行核查,對列入實施聯合懲戒限制期的責任主體不得推薦。
9.項目立項后,申報材料中承諾的考核指標,將作為項目合同書明確的考核內容,原則上不予調整;項目承擔單位須在規定時間內簽訂項目合同書。
10.申報項目的科學研究須尊重生命倫理準則和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11.在項目申報或立項管理過程中發現項目不符合上述條件和要求的,將取消其參加評審或立項資格。
四、蕪湖市各區縣“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程序
1.自主申報。各申報單位按照項目指南支持方向自主申報,并認真填寫項目申報書,于11月1日前將申報書及相關附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申報單位及項目主持人創新能力和成果證明材料,近2個年度財務審計報告)裝訂成冊提交至所在縣市區、開發區科技管理部門。
2.初審推薦。各縣市區、開發區科技管理部門圍繞區域特色主導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需求和技術短板,對照項目指南和申報要求進行初審推薦,并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11月5日前將申報材料(一式一份)、《推薦函》、《2024年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推薦匯總表》報送至市民服務中心1樓市科技局窗口,電子版發至郵箱。
3.受理審核。市科技局依據推薦函和項目推薦清單,受理申報材料,對申報單位條件和申報項目材料開展形式審查。不符合申報條件的不得參加專家論證。
4.論證考察。市科技局組織專家論證會,對技術和預算同時進行論證,并組織開展項目現場考察,考察項目申報單位的實施能力和項目的技術可行性。
5.立項實施。依據專家論證和現場考察結果,確定擬立項項目,經市政府批準后,發布立項通知,簽訂任務書。項目承擔單位按照市科技項目管理有關規定組織項目實施。
2024年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指南
1.項目名稱:下一代通用智能機器人大腦(Robo-GPT)的研發及應用
研究內容:面向機器人導航及操作任務,以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為基座,研究大模型在移動和操作機器人集成領域的應用,探索通用機器人大腦技術路徑。圍繞移動智能與操作智能融合的關鍵技術,運用深度強化學習和擴散模型,研究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環境下智能導航與自主作業技術,突破城市道路和路邊綠化區域保潔作業智能化的關鍵技術。針對宏觀策略預測與實時運動控制大小腦協同難的關鍵技術,采用雙模推理與分層控制方法,提升機器人在復雜場景下的決策與精細化運動控制能力。研究成果運用于城市道路和綠化帶等環境保潔,實現機器人在真實道路環境下垃圾識別、拾取和清理自主化的技術目標。
考核指標:1.機器人大腦開發。以城市道路清掃和綠化帶垃圾清撿為應用場景,支持語音、圖像、文本等多模態感知,開發高度泛化性的通用智能機器人系統:具備≥5種模態的理解能力,各模態識別準確率≥95%;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及通用障礙物感知距離≥80米,深度感知精度優于2%(典型10米距離處)。裝車量不低于10000臺。2.具身智能操作機器人研發。針對城市道路和綠化帶垃圾收集、死角清理等任務需求,開發多關節型智能操作機器人,具備非結構環境感知、認知及操作一體化的具身智能:無序堆疊目標抓取成功率≥98%;系統能夠識別并處理不同形狀和材質的物體,最大負載≥3kg;具備城市全場景下的自主移動能力,多場景通過率≥99%,最小通過狹窄區域間距≤0.7米,最大攀爬臺階高度≥0.3米,最大跨越凹槽距離≥0.35米。裝機量不低于100臺,單臺作業效率不低于2名環衛工人。
2.項目名稱:高比能、高安全硫化物全固態鋰電池關鍵技術開發
研究內容:研究高鎳三元正極粉末與硫化物電解質粉末的液相復合技術,優化固固界面形成工藝,構建高離子和電子傳導通道;調控正極薄膜與固態電解質界面結構,實現正極粉末和電解質良好接觸;研究固態電解質薄膜成型工藝,開發硫化物專用混合溶劑,抑制H2S產生,實現高離子電導率。開發電芯加工和熱硬化樹脂密封工藝,實現固態電池電芯安全生產。
考核指標:完成硫化物電解質固態鋰電池電芯的研發。硫化物固體電解質薄膜鋰離子傳導率≥1mS/cm,開發新型全固態鋰電池電芯的組裝制備工藝技術,實現固態電池電芯(4.5Ah和10Ah)生產,能量密度≥400Wh/kg、注液量無、倍率1C/3C>90%、循環性能0.5C/1C>1000、安全性(針刺)不起火不爆炸。建成一條產品生產線,項目實施期內銷售訂單達1.2億元。
3.項目名稱:新一代車規級SiC MOSFET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研究內容:研究平面柵元胞結構尺寸對導通電阻Rdson的影響,減小導通電阻Rdson值;開發多重自對準摻雜工藝,消除關鍵摻雜工藝的對偏影響,提高產品導通電阻Rdson一致性;研究高能粒子注入損傷保護、表面碳膜保護退火損傷修復、低界面態柵氧化等多工藝組合,提高溝道遷移率,盡可能降低芯片導通壓;研究多精細場環共用場板技術,實現小尺寸高耐壓終端結構,結合多層復合鈍化膜層,實現穩定可靠的耐壓,提升擊穿電壓水平,滿足電動汽車高可靠性要求。
考核指標:完成車規級SiC MOSFET研發及產業化。擊穿電壓BVdss1300V~1600V、漏極電流Id≥100A、通態電阻Rdson9mΩ~13mΩ、導通時延tdon10ns-20ns、關斷時延tdoff100ns~200ns、最高結溫Tvjmax175℃~200℃。在部分車型實現SiC器件對硅級IGBT器件的全面替代,新增銷售收入1億元。
4.項目名稱:大規模高效壓縮空氣儲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核心裝備空氣壓縮機、透平發電機、蓄熱換熱系統、油氣換熱加熱器及儲氣庫的功能模塊進行系統集成,對不同功能模塊建立模型數據庫,提高裝備的可靠性和壓縮空氣儲能效率;開展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與電力系統耦合控制技術以及高效壓縮空氣儲能全工況優化設計技術研究,提升系統運行可靠性、電能轉換效率及并網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全產業自主可控;研究機務、電氣、熱控等分系統單體調試流程與聯合調試流程,提出短周期、高效率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調試方法,建設大規模的高效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考核指標:完成大規模高效壓縮空氣儲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透平發電機組滑壓范圍10-16MPa、系統總容量≥400MWh、系統總輸出電功率≥100MW、電-電儲能效率≥65%、冷態啟動時間<20Min、熱態啟動時間<5Min。開展示范應用,新增產值8000萬元以上。
5.項目名稱:彩色、柔性電子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開展彩色膽甾相液晶電子紙、柔性電子墨水電子紙的研究,推動基板技術、柔性基板技術、成盒制造工藝及液晶材料的開發,實現彩色、柔性電子紙本地化;優化電子紙的生產工藝,提高基板的生產良率;搭建光學仿真設計平臺,提升產品性能,以滿足高分辨率和高比特彩色化的需求,提高驅動速度,解決反射光色偏等關鍵問題,并實現產業化生產。
考核指標:完成彩色電子紙、柔性電子紙關鍵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彩色電子紙產品滿足:分辨率≥720P、對比度>10:1、反射率>30%、驅動電壓<30V、響應時間<1s;柔性電子紙產品滿足:分辨率≥230 DPI、對比度(20-25):1、反射率60-70%、彎折半徑≤10mm。形成年產20萬片(以8英寸折算)彩色/柔性電子紙產品生產能力;項目實施期間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以上。
6.項目名稱: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質量模型庫與系統仿真軟件研發
研究內容: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過程中系統仿真軟件高質量模型庫缺失,開展模型庫顆粒度規劃及建模方法研究,開發多學科耦合/多場景覆蓋的發動機、整車熱管理、底盤等高性能模型庫;針對仿真-試驗數據偏差大及計算效率低等問題,開展基于廣義基爾霍夫定律的模型接口技術研究、超大規模機理模型非因果式方程組多樣化求解算法等研究;在此基礎上,完成高質量模型庫構建及系統仿真軟件開發工作,實現智能網聯汽車正向開發仿真測試功能。
考核指標:開發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性能模型庫,涵蓋發動機、整車熱管理系統、智能底盤等,實現發動機、整車熱管理系統高低溫場景下仿真驗證精度≥90%,智能底盤庫關鍵參數驗證仿真精度≥85%。開發系統級仿真軟件,支持多學科建模、仿真,求解算法≥10種。支撐至少2款車型正向研發仿真,實現行業示范應用。
7.項目名稱:新型谷物厚層干燥裝備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研究內容:針對現有循環式干燥設備干燥不均勻、能耗大、效率低等問題,重點突破厚層干燥熱和質傳遞過程優化,干燥裝備節流構造、開口結構和非平行構造設計以及多臺組合干燥系統的串聯及獨立控制模式等關鍵技術,開發出新型谷物厚層干燥裝備,實現新型谷物低成本、高性能、高效率干燥。
考核指標:開發一種高性能逆流烘干的單體干燥機,目標干燥速度>1.2%/h,破碎率增值<0.1%,爆腰率增值<0.2%,干燥不均勻度<0.3%,稻谷發芽率≥90%。項目實施期內完成厚層谷物干燥裝備銷售不少于100臺套。
8.項目名稱:特種顯示頭盔用高性能硅基OLED微顯示屏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圍繞國防、航空航天和公共安全等領域對硅基OLED微顯示屏的性能需求,重點突破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硅基OLED微顯示驅動IC設計技術,針對高亮、高效率、長壽命OLED發光器件設計與優化技術,寬溫域、寬亮度范圍顏色穩定性技術以及大尺寸硅基微顯示器低成本制造等關鍵技術,開發出高性能、低成本、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種顯示頭盔用硅基OLED微顯示屏,實現產業化應用。
考核指標:完成一款單色高性能硅基OLED微顯示器件研發,對角線尺寸1.2英寸、分辨率3840(H)×2160(V)、刷新率50~100Hz、亮度范圍最大不低于20000nit最小不低于0.3nit、色域為綠色、峰值波長525±3nm、存儲溫度范圍-50℃~+70℃。開發出的相關產品在特種顯示頭盔等應用領域實現新增銷售收入不低于3000萬元。
9.項目名稱:電動汽車可擴展智能底盤平臺及樣車開發
研究內容:面向L4級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應用,開發通用化、軸距可擴展智能底盤平臺。支持上下車體解耦開發,底盤平臺關鍵尺寸可靈活擴展調節,支持商用車、乘用車等不同車型應用;研究底盤多自由度一體化協同控制方法,實現不同運行場景下底盤各系統高效協同工作;關鍵技術實現裝車應用和規?;慨a。
考核指標:完成一款智能底盤平臺及樣車開發,軸距可擴展范圍≥400mm,支持上車身換裝數量≥2個,支持L4級自動駕駛。平臺模塊化擴展及底盤多系統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實現在不少于3萬輛整車搭載應用。
10.項目名稱:飛行器高精度大氣數據航姿航向系統(ADAHRS)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大飛機及eVTOL等飛行器對高可靠性、高精度、低成本、小型化的ADAHRS設備的自主可控需求,開展多傳感器數據融合、陀螺儀隨機誤差分析與校準、樣機研制與聯試等工作;突破傳感器數據隨機誤差處理、自動化測試及故障診斷等關鍵技術;完成ADAHRS設備的裝機應用,實現自主可控。
考核指標:完成一型飛行器高精度大氣數據航姿航向系統(ADAHRS)關鍵技術攻關及應用,主要包括大氣數據單元(ADU)和慣性參考單元(IRU)。在ADU采集功能方面,應符合CTSO相關標準要求,可測量高度≥50000ft,可測量空速≥400kts。在IRU測量功能方面,應符合CTSO相關標準要求,動態航向精度≤2°,俯仰精度≤1°。項目完成不少于4套樣機,建立一條中試生產線,實現兩型飛機的裝機應用。
以上就是小編將為大家具體講解的內容,希望會對大家有個幫助!需要咨詢商標、專利、軟著知識產權、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評價、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兩化融合、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設計、掛牌上市、軟件開發、網站建設、網站外包定制、百度關鍵詞推廣、SEO優化等更多項目的請直接聯系漁漁:15855199550,微信同號,為您解答指導!